生醫總研(BioEpoch)/研究中心 20111014
全球生技製藥產業正面臨新藥(稱專利藥或品牌藥)研發不易,專利到期及藥價過高影響健保給付等窘境,相對之下製造學名藥藥廠(專利過期的藥,稱學名藥)則異軍突起爭取市場。專利與學名藥廠間的差異在於:
第一、研發上,前者利用最新科技從數千萬個分子中篩檢出新藥,後者則拷貝最具商業利益的藥物。
第二、風險上,前者平均從一萬個分子中只有一個產品能成功上市,而後者卻沒有風險。
第三、成本上,每個新藥開發成本約5~20億美金,而後者僅需100萬美金。第四、所需時間上,前者從研發、動物實驗到臨床試驗約需10~15年,後者僅需2~3年即可開發出一化學結構和專利藥相同且生物效果一樣的藥物。
2001及2010年,學名藥佔有率分別為50%及76%,預估2018將達86%,同時自2009年起,價值約260億美金的專利藥市場,將面對專利到期的挑戰,專利一到期,該藥物價格將掉落85%,同時,全球13%的製藥營業額將受學名藥所影響。
學名藥可分小分子及蛋白質藥物(生似藥),前者製造過程簡單,例如阿斯匹靈、抗生素等,後者製程複雜且分子結構大,例如:紅血球生長因子的大小約為阿斯匹靈的500倍,藉由基因工程利用細胞製造人類所需的蛋白質及抗體等,如生長荷爾蒙、單株抗體、細胞間素、血液因子及疫苗等。
許多生物藥的專利最近也紛紛到期,製造生似藥已是學名藥廠未來主要目標,去年10月18日,輝瑞和印度最大生技藥廠Biocon合作,製造胰島素,Biocon主導整個廠房設計及製程,而輝瑞則負責行銷,建立〝一站式服務〞(one-stop shop)新策略,提供更方便有效的服務,使大藥廠有更多機會銷售更多產品。雖然生技藥目前只佔全球製藥營業額的1/5,但許多傳統專利藥到期後,生似藥將以二位數成長。許多生似藥單價皆高,例如單株抗體治療癌症,每年費用高達數萬美金,製造生似藥已成為未來製藥產業的新金礦。
許多製造傳統學名藥廠也逐漸加入,例如替瑞士諾瓦提斯藥廠、製造生似藥的山多士藥廠,2009年營業額為1.18億美金,2010年前半期已增加72%,以色列Teva藥廠乃全球最大學名藥製造廠,製造生似藥更當仁不讓,預估2015年將達8億美金,印度Cipla及中國迪賽諾(Desano)公司也將加入製造生似藥的產業。
學名藥廠做生似藥的優勢:
第一、已有做傳統學名藥經驗,較易得心應手。
第二、著名學名藥藥廠已擁有較新技術。
第三、善於說服醫生及病人使用學名藥。
但製造生似藥將面對幾個問題:
第一、複雜性,傳統小分子學名藥乃經由制式化學合成過程,品質較純,生似藥則經細胞製造,品質及過程較難掌控,並非意味生似藥危險性高或無效,在於難比較專利蛋白藥及生似藥間的差異。2005年山多士藥廠控告FDA制定生似藥的指導原則牛步化,2007年歐盟則已通過生似藥的指導原則。
第二、進入障礙高,製造生似藥比傳統學名藥複雜且成本高許多,後者估計僅數百萬美金,前者則約需1~1.5億美金,2008年默克藥廠也進入生似藥產業。
第三、生似藥和具專利的生技藥並非完全一樣,許多國家並不允許生似藥自動取代原來蛋白藥或生技藥。
第四、法律訴訟,生似藥將威脅到大生技公司,如Amgen及Genetech的利益,未來是否涉及侵權等法律訴訟,勢將無可避免。
生似藥介於傳統學名藥及新藥間,帶進新基因工程技術也讓製藥產業有一新發展空間,國內如何藉此機會建立一高品質次世代產業,值得慎思。
(內容由生醫總研BioEpoch提供。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)
【2011/10/14 BioEpoch 生醫總研】@ www.bioepoch.com
關鍵字: 生物相似藥, 生技醫療, 生物科技, 學名藥, biosimilar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